绿水青山如何变金山银山? 自然资源部推荐了这批典型案例
来源:管理员     所属分类:通知公告     阅读次数: 7071     发布时间:2020-04-28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第一批)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自然资源主管部门:

建立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各地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取得了积极成效,形成了一批典型做法。近期,部组织编写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第一批),现予以印发。请各地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学习借鉴,加快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相关工作。今后,部将不定期向各地推荐成功案例,请你们组织市县积极探索创新,并及时总结报部。

自然资源部办公厅

2020423

image.png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

总体情况

优质生态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是维系人类生存发展的必需品。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过程,就是将生态产品所蕴含的内在价值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过程。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既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重要举措,也是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然要求。
一、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主要做法
    作为维系生态安全、保障生态调节功能、提供良好人居环境的自然要素,生态产品具有典型的公共物品特征,其价值实现的路径主要有三种:市场路径,主要表现为通过市场配置和市场交易,实现可直接交易类生态产品的价值;政府路径,依靠财政转移支付、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政府与市场混合型路径,通过法律或政府行政管控、给予政策支持等方式,培育交易主体,促进市场交易,进而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从国内外已有的实践来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主要做法包括:

(一)生态资源指标及产权交易

该模式是针对生态产品的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难以界定受益主体等特征,通过政府管控或设定限额等方式,创造对生态产品的交易需求,引导和激励利益相关方进行交易,是以自然资源产权交易和政府管控下的指标限额交易为核心,将政府主导与市场力量相结合的价值实现路径。
    福建省南平市借鉴商业银行“分散化输入、整体化输出”的模式,构建“森林生态银行”这一自然资源管理、开发和运营的平台,对碎片化的森林资源进行集中收储和整合优化,转换成连片优质的“资产包”,引入社会资本和专业运营商具体管理,打通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的通道,提高了资源价值和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促进了生态产品价值向经济发展优势的转化。
    重庆市通过设置森林覆盖率这一约束性考核指标,明确各方权责和相应的管控措施,形成了森林覆盖率达标地区和不达标地区之间的交易需求,搭建了生态产品直接交易的平台,打通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此外,重庆市以地票制度为核心,将地票的复垦类型从单一的耕地,拓宽到林地、草地等类型,拓展了地票的生态功能,建立了市场化的“退建还耕还林还草”机制,减少了低效的建设占用,增加了生态空间和生态产品,实现了统筹城乡发展、推动生态修复、增加生态产品、促进价值实现等多重效益。

美国湿地缓解银行是一种市场化的补偿和价值实现模式,其核心是通过法律明确了湿地资源“零净损失”的管理目标和严格的政府管控机制,并设计了允许“补偿性缓解”的制度规则,从而激发了湿地补偿的交易需求,形成了由第三方建设湿地并进行后期维护管理的交易市场。湿地缓解银行模式既保障了湿地生态功能的平衡,又促进了湿地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转换,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有效模式。
    (二)生态修复及价值提升
    该模式是在自然生态系统被破坏或生态功能缺失地区,通过生态修复、系统治理和综合开发,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增加生态产品的供给,并利用优化国土空间布局、调整土地用途等政策措施发展接续产业,实现生态产品价值提升和价值“外溢”。
    福建省厦门市五缘湾片区通过开展陆海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保护,以土地储备为抓手推进公共设施建设和片区综合开发,依托良好生态发展生态居住、休闲旅游、医疗健康、商业酒店、商务办公等现代服务产业,增加了片区内生态产品,提升了生态价值,促进了土地资源升值溢价。
    山东省威海市将生态修复、产业发展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一体规划、一体实施、一体见效”,优化调整修复区域国土空间规划,明晰修复区域产权,引入社会主体投资,持续开展矿坑生态修复和后续产业建设,把矿坑废墟转变为生态良好的5A级华夏城景区,带动了周边区域发展和资源溢价,实现了生态、经济、社会等综合效益。
    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潘安湖采煤塌陷区以“矿地融合”理念,推进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将千疮百孔的塌陷区建设成为湖阔景美的国家湿地公园,为徐州市及周边区域提供了优质的生态产品,并带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与乡村振兴,维护了土地所有者权益,显化了生态产品的价值。
    (三)生态产业化经营
    该模式是综合利用国土空间规划、建设用地供应、产业用地政策、绿色标识等政策工具,发挥生态优势和资源优势,推进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以可持续的方式经营开发生态产品,将生态产品的价值附着于农产品、工业品、服务产品的价值中,并转化为可以直接市场交易的商品,是市场化的价值实现路径。
    浙江省余姚市梁弄镇通过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加大对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力度,推动绿色生态、红色资源与富民产业相结合,发展红色教育培训、生态旅游、会展、民宿等“绿色+红色”产业,吸引游客“进入式消费”,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了“绿水青山”的综合效益。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在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同时,因地制宜发展生态产业,利用修复后的土地建设工业园区,引入社会资本建设光伏发电站,发展油茶种植、生态旅游、体育健身等产业,逐步实现“变废为园、变荒为电、变沙为油、变景为财”,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
    云南省玉溪市按照“湖边做减法、城区做加法、自然恢复为主、减轻湖边负担”的原则,实施抚仙湖流域腾退工程,推动抚仙湖流域整体保护、系统修复和综合治理,大幅增加了优质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实现了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用地结构持续优化和一二三产业和谐发展。
    (四)生态补偿
    该模式是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保护、谁受偿”的原则,由各级政府或生态受益地区以资金补偿、园区共建、产业扶持等方式向生态保护地区购买生态产品,是以政府为主导的价值实现路径。如湖北省鄂州市探索生态价值核算方法,统一计量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各类服务和贡献,并将结果运用于各区之间的生态补偿,让“好山好水”有了价值实现的途径,激发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内在动力。
二、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环节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一项理论性强、政策性强、操作性强的系统工程,必须按照“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要求,从实际出发,推动制度创新、试点实践和政策制定。
    作为生态产品的自然本底和生产载体,自然资源为生态产品的生产和价值实现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和空间保障,自然资源部门应当成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制度供给者和重要管理者。自然资源领域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关键环节包括: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科学合理布局。充分发挥国土空间规划的引领和约束作用,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保持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整体性和系统性,不断提高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对于生态环境良好地区或重点生态功能区,在加强生态保护的同时,鼓励发展生态产业并留有一定发展空间,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对于适宜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和接续产业发展的区域,可以根据生态修复和后续资源开发、产业发展等需要,合理确定区域内各类空间用地的规模、结构、布局和时序,优化国土利用格局,为合理开发和价值实现创造条件。
    二是管控创造需求,培育交易市场。通过政府管控或设定限额等措施,创造对生态产品的交易需求,引导和激励利益相关方开展交易,通过市场化方式实现生态产品的价值。耕地占补平衡和森林覆盖率等指标交易、碳排放权、排污权、用水权等配额交易、林权等产权交易,都是通过政府管控与市场交易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其价值。
    三是清晰界定产权,促进产权流转。生态产品是自然资源的结晶产物,自然资源的产权决定了生态产品的产权归属。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调查监测和确权登记,摸清区域内自然资源的数量、质量、权属等现状,开展生态价值评估,是实现生态产品价值的基础。同时,将分散的自然资源使用权或经营权进行集中流转和专业化运营,也有利于提升生态产品的生产能力,创新多元化、市场化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
    四是发展生态产业,激发市场活力。将生态产品与各地独特的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等相结合,发展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生态产业,将生态产品的价值转化为可以直接市场交易的商品价值,通过游客“进入”消费、商品“对外”销售等方式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
    五是制定支持政策,实现价值外溢。除直接市场交易外,生态产品的价值还可以通过土地等资源载体的增值和“外溢”来实现。因此,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过程中,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支持政策和激励措施,包括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功能分区、规划用地布局、土地供应、建设用地用途转换、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政策等。


Baidu
map